秋光正好,硕果满筐。为期7天的西藏自治区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宣讲员赴北京、山西开展研学交流活动于近日圆满结业。本次活动由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主办,深圳高级经理研修院(深圳企业家研修院)承办,旨在通过实地研学进一步提升农牧民宣讲员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传播政策、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研学期间,宣讲员们先后赴北京、山西两地,在历史与现代交织、文化与科技碰撞中汲取养分。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馆内陈列的武器装备与历史文物见证了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宣讲员们从中感悟革命先辈舍生忘死的战斗精神,进一步坚定了守护国家安宁、捍卫民族尊严的信念。
天安门广场矗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庄严的国旗,承载着百年家国记忆。宣讲员们驻足凝望,深切体会到国家的繁荣昌盛来之不易,增强了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与使命感。
颐和园作为皇家园林的杰出代表,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精湛的造园艺术,让宣讲员们直观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化了文化自信。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这里汇聚的前沿科技成果与创新企业案例,展现了我国科技创新的强劲动力。宣讲员们认真学习创新模式,为探索数字技术助力西藏高原农牧业升级拓宽思路。
利亚德科技体验中心,沉浸式的光影技术、先进的显示产品,呈现了科技赋能生活的无限可能。宣讲员们近距离感受科技魅力,激发了将新技术融入基层宣传、推动农牧区信息化发展的思考。
“鸟巢”“水立方”独特的建筑设计与承载的奥运精神,彰显了中国的科技实力与文化自信。宣讲员们在此体会到团结拼搏、追求卓越的精神内涵,坚定了攻坚克难、建设美好西藏的决心。
北京故宫中红墙黄瓦间沉淀着千年王朝历史,馆藏文物诉说着中华灿烂文明。宣讲员们漫步其中,深入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中国国家博物馆,从远古文物到近代革命展品,串联起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宣讲员们通过参观学习,全面了解国家历史变迁,进一步筑牢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理想信念。
北京大学,百年学府的学术氛围与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的办学理念,感染着每一位宣讲员。他们在此感受高等教育的力量,坚定了提升自身素养、为农牧区发展贡献智慧的决心。
晋祠中殿宇、彩塑、碑刻融为一体,是三晋文化的重要载体。宣讲员们在此探寻历史遗迹,感受山西深厚的文化底蕴,加深了对中华多元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理解。
太原解放纪念馆中珍贵的历史照片与实物,还原了太原解放的峥嵘岁月。宣讲员们缅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深刻感悟革命胜利的艰辛,进一步强化了爱国情怀与奉献精神。
山西博物院,馆藏的青铜器、陶瓷器等文物,展现了山西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宣讲员们通过参观,深入了解三晋历史文化,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现代化的产业园区、创新的发展模式,展现了山西在产业转型中的积极探索。宣讲员们学习借鉴转型经验,为推动西藏农牧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中国钱庄博物馆,馆内展示的古代金融器具与经营模式,见证了中国古代金融业的发展历程。宣讲员们从中了解古代商业智慧,为思考农牧区特色经济发展、拓宽增收渠道带来启发。
平遥古城,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浓厚的晋商文化氛围,是活态的历史文化遗产。宣讲员们在此感受古城的独特魅力,学习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旅融合发展经验,为西藏乡村文旅发展提供借鉴。
学员们一致认为,此次研学是一次能力的“充电”和视野的“拓荒”。他们决心以此次学习为新的起点,努力做国家通用语言的熟练运用者、内地先进经验的积极传播者、民族团结的坚定促进者,用好语言这把“金钥匙”,开启基层宣讲新局面,为雪域高原高质量发展谱新篇。
此次活动是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的重要举措,也是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加强基层宣讲队伍建设的有效抓手。活动坚持学用结合、以学促干,围绕“红色教育、生态理念、数字赋能、创新发展”等主题精心设计课程,推动宣讲员在沉浸式研学中提升能力、增强本领。
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