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三农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西藏三农

措美县:兴产业促就业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文章来源:西藏日报客户端 作者:巴桑旺姆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5日

近年来,措美县聚焦农牧民群众稳定增收工作目标,以促充分就业、兴特色产业为主线,坚持优化环境建设生态措美、促进文旅融合打造人文措美、发挥产业优势建设富裕措美、厚植民生保障建设幸福措美。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措美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089元,同比增长8%。

就业:多管齐下,拓宽增收路

在措美县“北斗七星”藏餐馆,厨师顿珠多吉在厨房里忙碌着,他笑着告诉记者:“我学历不高,一直找不到好工作,后来参加了厨师技能培训,有了一技之长,现在在藏餐馆里工作,工资很不错,工作很有干劲。”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措美县多管齐下以就业促增收,增加群众工资性收入。

抓好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关注市场、群众“双向”需求,精心制定培训课程,开办厨艺、手工编织等职业技能培训,让村民从“力工”变“技工”,实现稳定就业增收。2024年以来,措美县共开展各类培训12期,培训人员642人。积极实施“以工代赈”项目94个,带动本地农民工务工就业3903人,实现收入3895万元。

挖掘就业岗位,拓宽求职渠道。坚持办好传统现场招聘活动,创新开展线上招聘服务,利用“线上、线下”双渠道,让群众获取工作岗位信息更便捷。依托“网信措美”“措美融媒”等平台动态发布招聘信息12次,可供群众选择县内外就业岗位1250余个,帮助80余人顺利就业,累计转移就业6697人次,创收6197.4万元。用好公益岗位政策,开发各类公益岗位120个,发放工资526.51万元,助力困难群众增收。

落实帮扶政策,营造良好环境。突出抓好创业扶持,严格落实就业帮扶政策,据统计,2024年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156万元,扶持创业26人,带动群众就业23人。认真落实社保补贴政策,全年累计发放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8人(次)。全面落实大病保险政策,全年落实大病保险报销5人次共计1.11万元,全力兜牢重点人群健康底线。

产业:特色发展,蹚出富民路乡村振兴,产业先行

做优做强特色产业,因地制宜促农增收。围绕措美县产业特色和优势,重点发展牛羊、黑青稞等特色产业,助力群众致富增收。古堆乡的“千只绵羊繁殖基地”“百头牦牛繁育基地”,通过实施牧业托管模式,探索村“两委”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村集体和群众的“双增收”。截至目前,全县牲畜出栏1697头只,实现肉、奶、蛋产量43.99吨、3338.84吨、0.55吨。

积极推广牧业改革,拓宽增收渠道。哲古牧业改革试点建设项目现存栏羊23051只,预计出栏3922只,收入达310余万元;扎西松多千只绵羊基地存栏羊4256只,预计出栏1300只,收入达104万元,百头牦牛繁育基地存栏牦牛329头,预计出栏19头,收入22万元。

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重点看“头羊”。措美县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步伐,形成“公司+企业+基地+农牧户”的农村产业体系,让群众以土地草地经营权、荒地、农机具等入股发展合作经济,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规范运作转变。同时,鼓励扶持基层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坚持在“联”“带”上下功夫,通过党组织引领、合作社带动、抱团式发展助推农业发展、农牧民增收。

群众旦增多吉说:“加入了皖砻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播种收割都可以使用农机具,节省了很多时间和人力,我可以外出务工挣钱,年底还有分红,这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奔头了。”

截至目前,措美县2024年耕地流转4588.66亩、落实县级(支农)补贴资金98.3万元,耕地流转费20余万元;全县粮食产量预计3500.72吨、预计创收1400余万元。

文旅:深度融合,打造支柱产业

措美县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着力打造精品路线,深入挖掘全县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自然生态等资源,不断丰富和延伸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内涵。

今年以来,措美县积极举办“一措再措”徒步旅游、生态探险旅游等活动。同时,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风貌和资源禀赋,积极联合山南旅游形象代言人、知名旅游博主王子豪开展“古如拉措”科考旅行活动,打响措美古如拉措“爱心湖”小众景点品牌;积极对接各大综艺节目协助开展《恰好去远方》综艺录制工作,不断扩大措美旅游知名度。通过实施措美县国道219山南段生态旅游厕所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和措美当许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分别带动当地农民工就业54人次和921人次,增收4.87万元和18.42万元。

“我从拉萨特意过来看古如拉措爱心湖,它宛如一颗蓝宝石静静地依偎在雪山冰川的怀抱,太美了。虽然路上有点轻微的高反,但能亲眼看到这样的美景,不虚此行。”游客赵小霞向记者说道。

丰富文旅产业,拓宽路径促农增收。积极鼓励引导扶持农牧民群众开发独具措美特色的文旅产业,大力推广“鲁古琼”、娘氏藏香等特色民族手工业产品,千方百计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农牧民群众收入。

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