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耕地实现了机械化,大大提高了耕种效率,我们的收入比过去多多了,生活也越来越好了。”村民普布次仁指着耕种机说。
紧接着,村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一边唱着祈愿歌,一边挥动着手中的靶子,种子深埋入沃土中,种下了一年的希望。
“我们适时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基层,在农作田间管理、春播作物种子精选包衣、农资采购、农机具维修保养、防灾减灾、渠系清理等方面加强指导,确保春播工作顺利进行。”乃东区农牧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推广站主任次仁桑珠说。
“现在,种地国家给补助,还派科技特派员指导我们科技种粮,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收入。”孟卡荣村支部书记嘎玛欧珠告诉记者:“在科技特派员的帮助下,以前耕800亩的地要15天左右,现在大型机器6天左右就能耕完。”
扎囊县以春耕播种仪式为起点,正加快推进3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良田+良技+良法”协同发力,让传统农耕焕发现代活力。孟卡荣村依托农用机械购置补贴政策,购置了耕地机、收割机等农用机械,成立了国家级农机专业合作社,一举成为了种粮大村。
而过去的孟卡荣村并不是这样的。“过去,村里不仅没有机械,土地也很少,产量就更低了。”嘎玛欧珠告诉记者,“这几年,党和政府带领我们平整土地、改良土壤,耕地面积扩大了,经济收入也增加了。”
嘎玛欧珠介绍,由于该村产的青稞质优,每年产的青稞多是作为种子销售,土地多的人家一年仅销售种子就能有2—3万元的收入。
不仅如此,农用机械还促进了群众增收。除耕种本村土地外,孟卡荣村还出租农用机械,通过帮助其他村(居)春耕、秋收,增加集体收入。机械解放了劳动力,增加了群众的外出务工机会和经济收入。
仪式结束后,村民们聚在一起,伴着袅袅的煨桑烟,喝着青稞酒,跳起欢快的果谐,欢笑声、歌声随风飘远。
今年,我市计划粮食播种面积39.2万亩;其中,青稞播种面积28.8万亩,青饲玉米种植面积0.7万亩。在六个粮食主产县(区)计划建立良种繁育田1.5万亩。在乃东、琼结、扎囊、隆子实施青稞大田用种差价试点面积8.6万亩,确保青稞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记者 次仁龙布 洛桑贡布 白玛论珠 邓烨炜 实习记者 洛桑旦增)
END
来 源:微山南
终 审:孟子伟
复 审:鲍贤青
初 审:洛 旦
编 辑:路玉玉
投 稿 :snswtzb7823630@163.com
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