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三农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西藏三农

为了青稞高产,我们做了什么? ——写在我区青稞产量首破88.8万吨之际

文章来源:西藏日报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9日

2024年,西藏青稞产量首次跃上88.8万吨的新台阶。数字背后,是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的艰辛跨越,更是一套系统、精准、可持续的“组合拳”。

“为了让每一株青稞多长一粒穗、多增一分产,我们以‘五指成拳’打造青稞产业高速发展之路。”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处长陈以生说。

把最严格的党政同责压到青稞生产每一环。自治区党委书记亲自挂帅,区、市、县、乡四级签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书》。青稞播种面积纳入地市党委、政府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青稞播种面积写进责任状。2024年,全区青稞播种面积230.1万亩,超额完成国家任务7.23万亩;单产385.85公斤,比上年再增7.33公斤。

把最好的地留给青稞。全区累计高标准农田新建450.09万亩和改造提升62.02万亩,其中绝大多数布局在雅鲁藏布江、年楚河、拉萨河等河谷的青稞主产区。通过“小并大、坡改梯、旱改水、弯改直、传统改现代”等措施,将零散、不规整的土地改造为集中连片、旱涝保收、适宜机械化作业的耕地。平均每亩青稞单产提高15至20公斤。

把最科学的肥“喂”给青稞。2006年起,西藏坚持测土配方施肥19年,年均推广面积190万亩,青稞主产区实现全覆盖。土样测到哪,配方肥就配到哪,“一市一物一方”,让施肥不再“一勺烩”;肥料从单一化肥升级成复合肥、商品有机肥、微肥、叶面肥“组合套餐”;撒施变机施、无人机追肥,进一步实现减少化学肥,增施有机肥提升种植质效,2024年青稞产量较2020年增加9.3万吨,增幅达11.7%。青稞吃得更精、长得更壮。

把最绿色的防护罩用在青稞上。植保无人机在河谷上空掠过,雾滴精准到厘米级。全区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4%,绿色防控覆盖率超过53%,高毒农药基本退出田间。过去“蝗虫一起飞,万亩青稞倒”的历史,如今被改写为“虫口夺粮”。2024年,青稞因灾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

把最先进的种子和技术送到青稞田里。“藏青2000”“喜马拉22号”等高产抗倒良种推广面积突破200万亩,良种覆盖率达到94%。自治区、市、县、乡5000余名科技人员“包县联片”,35项实用技术直接落地到田间。拉萨市达孜区种植户群培说:“过去种地靠感觉,现在手机扫一扫,专家立马‘到’田里。”

从“种得出”到“种得好”,从“靠天收”到“慧种田”,88.8万吨不仅是一个新的产量坐标,更是西藏农业现代化的鲜明注脚。“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高标准农田为基、以绿色技术为翼、以党政同责为纲,确保青稞产量稳定在85万吨以上。”陈以生说。(记者 李梅英

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