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朗县拉多乡扎村牦牛养殖基地,精料制作工厂内,全混合日粮制备机轰隆作响,投料、检查均匀度、卸料、清理设备、清扫工厂……工作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为养殖基地的牦牛制作精饲料。而制作好的精饲料将通过撒料车直接运送到牛舍饲养牦牛,实现了精料制作工厂与牛舍一体化运营。
近年来,朗县拉多乡立足资源禀赋,以牦牛养殖、藏药材种植、非遗药香制作等特色产业为抓手,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牦牛养殖业+藏药材种植业+药香加工”的多元化产业格局,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非遗传承与产业振兴协同并进的发展路径。
作为带动全乡群众致富增收的主要支柱之一,扎村牦牛养殖基地在2020年建成投用,由10个村集体联建联营,通过采用“企业+基地+合作社+农牧民”的模式,每年从群众手里收购牦牛,在基地里经短期育肥后对外出售,形成完整的牦牛养殖产业链条,从而兼顾经济性与生态可持续性,显著提升养殖效率,带动成员单位和农牧民群众合作共赢。
拉多乡副乡长拉巴次仁说:“扎村牦牛养殖基地目前存栏量在200多头,年均出栏量预计在400到800头之间。其中,2024年出栏牦牛700头,销售额达到700多万元,带动联建的10个村集体增收共计36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扎村牦牛养殖基地近几年引进了肉质更加优良的雅江雪牛。这种牛的体重比普通牦牛重100公斤左右,出栏周期缩短5年,单头售价高达3万元,将成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的新亮点。
拉多乡农牧资源丰富,不仅牦牛养殖产业做得有声有色,藏药材种植和藏香制作也颇具名气。
为了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夯实产业基础,拉多乡党委、乡政府科学谋划、精准施策,依托雅鲁藏布江畔的藏药材基地,结合现代种植技术,形成了“藏药材种植+药香加工+非遗文旅”的复合产业链,年产值达到200万元,带动群众39户145人实现增收。
在拉多乡藏药材种植基地里,藏红花的淡红色花朵含苞待放,一株株桃儿七叶片肥厚、茎干挺拔,各类名贵藏药材正茁壮成长,散发着独特的药草清香。这些药材一部分将供给奇正藏药等知名企业,其余会用作苏卡药香的原料。
苏卡药香是林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扎村苏卡药香制作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首批自治区级非遗工坊示范点。
在合作社的药香厂里,工作人员正在对藏药材进行烘干处理,这些药材是从种植基地采集而来,在这里制作药香的工作人员也都是扎村的村民。
顿珠卓玛是一名返乡就业大学生,大学毕业以后就进入药香厂工作。她说:“返回家乡,传承非遗,力所能及为家乡发展做点事,这是我的理想。现在一边学习传统药香制作技艺,一边兼任村里的财务工作,让我感到很充实。作为土生土长的扎村人,留在家乡工作既方便照顾父母,又能和家乡一起进步,挺好的。”
多元化产业格局,让朗县拉多乡的群众有了多元就业机会和多项收入,更让拉多乡实现了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生态平衡的共赢,为乡村振兴铺展了一条康庄大道。未来,拉多乡将持续深化多产融合,巩固牦牛育肥产业链,推动藏药材种植向精深加工延伸,扩大非遗工坊市场辐射,让特色产业底色更足、成果更靓。(作者:刘枫、赵蓉芳、张世桢)
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