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三农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西藏三农

白朗蔬菜种植尽显“科技范儿” ——日喀则市鲁藏高原种子研究院核心试验区物联网小记

文章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3日

图为在鲁藏高原种子研究院大棚上方悬挂的数据屏幕。记者 马晓艳 扎西顿珠 摄

图为鲁藏高原种子研究院驻院专家张立峰正在操作智能卷帘控制装备。记者 马晓艳 扎西顿珠 摄

走进位于日喀则市白朗县的珠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博览园试验棚,一株株贝贝南瓜的幼苗郁郁葱葱,一根根脆嫩的黄瓜挂满藤蔓,一颗颗网纹瓜枝条生机勃勃……

大棚上方悬挂着一面屏幕,显示着棚里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鲁藏高原种子研究院驻院专家、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张立峰介绍说,通过这个屏幕,研究员能实时掌握棚里的情况,可根据需要进行远程监测和调控。

这是鲁藏高原种子研究院核心试验区物联网的组成部分。

上世纪末,白朗县在山东援藏的帮助下,开启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果蔬产业发展之路,赢得了雪域高原“果蔬之乡”的美誉,珠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博览园发展为我区首个集技术创新、成果展示、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类国家4A级景区。

然而,近年来园区原有的蔬菜种植设施及调控设备老化,特别是日光温室信息化、智能化设施装备缺乏,智慧农业科技支撑引领不足,亟须进行升级改造。

2024年10月鲁藏高原种子研究院成立以来,积极在博览园内打造核心试验基地,致力于高原蔬菜新品种筛选培育、良种繁育及示范推广等。为提高基地的总体示范引领能力,呈现现代高原农业高科技水平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科研场景,该院打造了集监测、控制、展示于一体的智能设施大棚信息平台,实现对部分温室环境数据、视频采集、作物长势的实时监控,对部分试验温室进行环控、水肥一体的智能调控。

据介绍,智能设施平台主要由数据采集系统、设备的智能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智能灌溉系统、统计分析系统、智能监测系统、平台管理系统、移动APP等组成。在其中一座温室里,张立峰为记者一一介绍了集成空气土壤温湿度、土壤EC、光照度等传感器、视频采集系统、智能水肥一体机、自动卷帘机、通风设备等装备,并对其功能进行详细讲解——在手机上远程监测相关数据,一旦出现异常系统即时报警;远程操控卷帘起降,既不用人工出力,又不用人到大棚前;打开水肥一体机,水和肥料根据作物生长情况自动配比,精准滴灌到每一株苗……

“通过这个平台,科研人员可以远程对多座大棚进行监测和控制。”张立峰说,“温室内的各类传感器时刻监测着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环境参数,并把这些数据实时传输至平台,这样即使人在外地,也能通过手机查看环境。如果遇到异常情况,不管人在哪里,只需要在手机上点一下,就能操控温室内的相关设备,从而使温室内的环境保持作物生长适宜状态。”

“目前,我们的平台还在陆续完善之中。”张立峰介绍,后期将配备智能巡检机器人,通过搭载的高清摄像头,观察并精准识别植株的生长情况,把抓拍的图片上传到云端,并通过后台的数据分析,匹配作物生长模型,从而给出合理用肥、施药以及生物防控的解决方案。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经过30年的发展,白朗蔬菜产业不再靠天吃饭,在物联网技术助力下,不久的将来,白朗蔬果将飘香区内外。

  记者 马晓艳 扎西顿珠

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