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囊县阿扎乡种植蓝莓。资料图
在雅鲁藏布江畔的扎囊县阿扎乡,8200亩生态基地内,沙柳、樟子松等固沙植物与雪山江水交相辉映,昔日“风起沙飞蔽日天,黄沙漫卷掩良田”的荒芜之地,如今已成为生态与经济双赢的示范样板。
2017年3月,藏草万亩植物种苗繁育基地落户扎囊县阿扎乡,一场与风沙的“绿色攻坚战”就此打响。基地划分为科技育苗、示范种植、生态修复三大功能区,通过乡土植物引种驯化、生态大数据平台建设、生态修复标准构建等措施,搭建起完善的生态修复体系。基地采用“草方格固沙+乡土树种选育+智能灌溉”技术体系,为荒沙披上绿装,为雅江流域生态修复树立了典范。
生态重生之处,亦是民生蜕变之地。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技术培训”模式,架起了生态保护与群众增收的金桥梁。178户818名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年增收41万元,基地租赁村民闲置机械设备累计创收1100余万元,还为892名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累计增收3400余万元。基地的“田间课堂”还培养了100余名育苗技工。阿扎乡章达村村民格桑激动地说:“以前一年放羊收入不到8000元,现在在基地务工,加上土地租金,年收入超过6万元。家里盖了新房,买了摩托车,风刮走的沙子,如今变成了‘金粒’回来了!”
在藏草快速发展的背后,扎囊县税务局通过“政策直通车+服务定制化+风险防控网”服务体系,精准助力沙地孕育希望。针对企业研发投入大、项目多的特点,梳理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即征即退等优惠政策,开展“一对一”辅导和“税法体检”,助力企业规范发展。基地负责人乔佳星感慨地说:“这些年,税务干部经常带政策上门,帮助我们享受了各种税收优惠政策,这些税惠如同及时雨,让我们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科研和生态修复中,助力发展的底气更足了!”
当樟子松的针叶拂去沙尘,当智能温室的虹光点亮高原,藏草科技与税务力量的协奏,正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植于雅江两岸。
(通讯员 李燕 记者 谭瑞华)
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