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专题专栏>持续专题>西藏土壤三普>工作动态

西藏自治区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样品制备和流转工作

文章来源:区农业农村厅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4日

    2024年9月下旬,最后一批补采的土壤样品顺利寄出,标志着西藏自治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简称“土壤三普”)由外业调查采样、样品制备转向内业测试化验阶段。自2023年6月启动全面铺开期外业工作以来,历时15个月完成外业调查采样、样品制备、流转等工作,制备流样品数转共计55954个,其中表层样品46471个、剖面样品6424个、水稳大团聚体样品3059个。

    高位推进强化组织保障。自治区副主席、自治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组长次仁平措多次就样品制备、转码、流转工作进行指示,并于2024年6月7日下午率队赴拉萨经开区、农科院,深入自治区土壤风干场所和制样实验室,实地查看土壤样品风干、制作、转码、寄送、储存等关键环节,与任务单位和技术人员深入交流,了解作业情况,提出工作要求。自治区土壤普查办多次召开专题协调会、现场办公,诊断自治区土壤三普样品粗磨、转码、寄样过程的堵点和痛点,分析解决进度和质量问题,高效推进各环节工作。

    密切协作优化操作程序。两家自治区本土企业承担了全部样品的制备和流转工作,期间培训具有上岗证的制样人员40余人、风干人员20余人。样品制备单位每个制备小组3人左右,由内部质控、制备人员和辅助人员等组成。通过学习自治区质控实验室发放的视频学习资料,编写样品制备注意事项,张贴工作流程图,理顺流程,吃透细节,主动对接外业调查单位,明确样品接收要求;在样品制备、流转等环节安排专人负责,引入正向竞争机制,利用计件数量和审核通过率双管齐下方式量化土壤样品制备人员绩效,充分调动制样人员积极性,严格内部质控,最终促使所有样品制备和流转人员各司其职、互相监督、密切配合,并通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加班加点开展样品制备和寄送工作,保质保量提前完成了规定动作。

    严格质控提升工作质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作为自治区质控实验室,共动用科研人员1500余人次,主要承担样品制备、流转的质控和样品转码工作。自治区质控实验室严格遵循《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样品制备与检测技术规范(修订版)》,严格落实全程质量控制的“五靠”(技术规范、人员资质、专家指导、工作平台、外部监督)与“四控”(全程控制、源头控制、前端控制、同步控制),选派以党员为主的质控人员组成外部质控组,进行派驻式质控和转码,土壤样品制备小组按照“均匀四分、全量制备、分区管理、一样一工具”等技术要点进行操作,严规程,强质控。样品制备实验室内部质控人员全流程、全天候介入,大幅度增加制备工位和具有上岗证的制备人员,克服最开始样品制备不规范、质控通过率低的困难,从每天制备样品量30余个到600余个,质效不断提升。在每个样品制备后,及时安排双人对照土壤样品制备原始记录,梳理复核当日制备土壤样品标签、临时存放区、样品重量的规范性和合理性,防止出现标签脱落、存放混乱、重量不足等问题,确保制样过程标准规范。

土壤样品风干

    下一步,自治区土壤普查办将认真组织开展土壤样品汇交至自治区和国家样品库相关工作,加大力度推进内业测试化验和数据审核工作,统筹抓好成果编制工作。


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