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民增收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专题专栏>归档专题>农牧民增收

类乌齐县实施“三大工程”助推农牧区党建促脱贫攻坚

文章来源:区农牧民增收组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22日

    今年以来,类乌齐县把建强基层党组织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度融合,积极引导培养农牧区实用人才走上村(居)干部岗位,参与农牧区经济发展,为群众送技术送信息送服务,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实施“培优推优”工程,育好“主力军”。培育农牧民致富“领头雁”,夯实脱贫人才库储备。一是启动“人才选培”行动。由县委牵头,各乡镇县级联系点领导与乡镇主要领导把关,各村(居)工作队联系实际推选,把活跃在农牧区一线的1124名“土专家”“田秀才”培养成实用人才,选拔出能引领发展、带领致富的“主力军”378名。二是创新“科技百村行”行动。以村(居)干部及青年农民为对象,确保科技培训全覆盖,目前,共举办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3期,在种养殖、经销、生产加工(手工业)等八类行业领域中培养出农村实用人才和农牧民技术员800余人。三是实施“双培双带”行动。把青年农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服务标兵,带动经济发展和服务型党组织创建。今年以来,全县新发展23名党员中农村实用人才占31%,并把10名农牧区人才推选为村(居)后备干部。目前,恩达村扎西新培、扎西贡村多吉占堆、热扎卡村次登群培等9名党员经营能人、生产能手通过培养走上村(居)干部岗位。

(11月7日,扎西居委会妇女主任罗布卓玛,先后从扎西德勒居委会招募在家待业妇女4人进行集中培训制造车载藏香包和藏香)

实施“示范帮带”工程,抓好“引路人”。一是动静相宜,增强脱贫活力。每月定期开展“青年致富带头人经验分享会”,引领青年争做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排头兵”,桑多镇扎通卡村民扎旦致富后不忘党恩,全力为周围农户小作坊提供经常性技术指导。目前,全镇22户建立起家庭式手工业作坊,每年盈利达200万元以上。二是内外相连,缔造鱼水深情。创新提出“致富带头人+实用人才+农牧民”联动模式,发挥农牧区人才“传帮带”作用,提高农户致富本领,目前,已有20名不同领域的致富带头人与10个乡镇378名农牧区实用人才、2700多户农户签订了帮扶培养协议,提供资金扶持、技术指导,帮助更多的群众乘上致富“直通车”。三是上下联动,点燃富民薪火。推行“支部+”“党员+”模式,采取“支部+基地+农户”“支部+合作社”“支部+产业”等模式,以培养“双带型”党组织、“领富型”村干部和农牧民、“经济型”合作社为目标,打通脱贫“最后一公里”。

(11月13日,类乌齐县人社局深入扎西德勒片区深入开展劳务技能培训工作)

实施“三促脱贫”工程,做好“服务人”。一是“五下乡”志智双扶促脱贫。各工作队依托县农牧(科技)、工青妇、司法、教育、宣传领域的服务型实用人才开展“五下乡”流动巡回服务活动,举办农村实用技术知识讲座等,为农牧民送技术送信息送服务。目前,为农牧民群众提供服务8000余次,解决农牧民问题350个,教授技术40余项,受益农牧民达2万余人次。二是“结对帮扶”解决困难促脱贫。各工作队夯实干部联户抓帮扶、党群结对促脱贫机制,建立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困难学生群体“一对一”帮扶对子20个,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50余个,凝聚了脱贫攻坚强大动力。三是“培树典型”宣传引领促脱贫。各工作队积极发挥自身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充分挖掘具有典型致富带头的指导员代表2名和脱贫致富较明显的贫困户3名,并在县电视台和“生态类乌齐县”平台推广,大力宣传致富经验。

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