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青县农牧民增收亮点材料—培训就业篇
(技能培训采访地点:丁青县丁青镇茶龙村汽修厂)
落实政策创新措施 统筹推进城乡就业
2016年以来,我县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为引领,紧紧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体目标,深入贯彻落实新一轮积极就业政策,积极进取,真抓实干,在就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73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2.5%以内,共举办农牧民技能培训80期,共培训4371人,实现就业2994人,就业率达68.5%(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培训1952人,实现就业1289人,就业率达66%)。实现农牧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5210 人、转移就业收入3.4亿元。全县就业形势呈现稳中向好的局面。
(一)结合产业促就业 依靠技能促增收。我县在协雄乡扶贫砖厂、夏拉玛尼庄园、扶贫家具厂、金银加工厂等企业开展了家具制作、手工品加工、旅游服务、建筑施工等技能培训;充分发挥乡(镇)、驻村工作队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引领就业的优势,在丁青镇仲佰村、沙贡乡、当堆乡、色扎乡、尺牍镇、桑多乡、觉恩乡等乡镇根据自身产业发展要求,培养后备人才需求,开设了农机维修、串珠、蔬菜、当归种植、藏餐厨师、摩托车维修等技能培训班;根据县级医学人才需求,县人社局联合藏医院,对医学专业中职人员、村医开展技能提升培训,提高基层从医人员技能和服务水平;开展针对女性群众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引导村集体经济发展。
(二)紧盯薄弱环节,实现精准发力。一是针对城镇零就业家庭和我县各易地搬迁点零就业家庭进行摸排核查,每个零就业家庭选择一名有一定文化、有就业意愿的青壮年劳动力,作为技能培训的重点对象;二是精准核查易地扶贫搬迁户,在易地搬迁贫困户中精准挑选缺技术青壮年劳动力,根据培训意愿和市场用人需求分类开展技能培训。通过精准确定培训对象、精准开展技能培训、精准对接就业岗位,让广大零就业家庭和易地搬迁贫困户学到一技之长,谋取就业门路,增加家庭收入。
(三)完善就业服务机构、提高就业服务效率。2016年6月,昌都市就业局投资27万元,成立丁青县就业服务中心,专职负责农牧民技能培训、就业失业登记、岗位开发、职业介绍、劳动监察等工作。7月1日,在协雄乡异地搬迁建设点设立“建筑施工技能培训基地”、丁青镇仲佰村蔬菜基地设立“蔬菜种植技能培训基地”、县迎宾馆设立“餐厅客房技能培训基地”及藏式绘画技能培训四个培训基地,并全部已挂牌。市人社局投资26万元在我县13个乡(镇)成立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所,配备人员和办公设备,专职负责本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并今年5月份在就业服务中心内安装LED显示屏,滚动播放就业招聘信息及培训就业相关视频,让广大的求职人员及时有效地了解招聘信息。
(四)搞好“双创”宣传工作。一是创新载体形势,充分利用电视、微信、显示屏、横幅、标语及野外宣传牌等传统载体和新载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在夏拉设立岗位吸纳就业示范点;二是联合工商对我县个体工商户用工信息进行调查统计,全面掌握全县工商户用工情况,并根据需求拓宽就业渠道,统计出1248个岗位需求,综合运用“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达成就业意向协议693人。三是发挥基层宣传力量,给基层维权法律法规、创业就业服务政策传达给基层就业服务人员,通过他们将宣传工作做到乡镇、村居一级,将惠民政策带到每一名群众身边。
(五)展示培训成果、增强广大农牧民群众“就业创业”信心
我局联合精准扶贫产业组在就业服务中心旁边设立培训成果展览销售为一体的展厅,全力搭建技能展示交流平台,为广大求职人员进行讲解、宣传、积极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社会氛围。
今年我局将就业工作作为优先目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加强技能培训工作,提升培训人员的素质,以促进创业、就业工作的开展。将重点抓好技能培训的基础上,还要加大后续跟踪服务,资料归档等方面工作做实做细,更好的为培训学员提供全方位就业创业服务,更规范、更有效地开展各类就业创业培训,让更多的建档立卡贫困农牧民掌握一技之长,早日脱贫致富,为丁青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