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民增收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专题专栏>归档专题>农牧民增收

软弱涣散变动力车头 带领群众迈上致富路——拉根乡列日村“智”“志”双扶取得新成效

文章来源:区农牧民增收组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22日

      八宿县拉根乡列日村属高寒农牧区,列日藏语意为“顶上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群众增收渠道窄、思想观念落后,列日村党支部是2017-2019年度连续3年的软弱涣散党组织。2020年以来,县委、县府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着力激发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主动性,着力培育群众自力更生的意识和观念,引导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实现脱贫致富”重要论述,以整治列日村软弱涣散工作为引领,从加强驻村工作队选派力量、强化“村两委”班子建设为抓手,聚焦群众难点热点问题,充分发挥党支部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宣传引导、组织引领、带领群众积极转观念谋发展,“智”“志”双扶打造了群众增收致富的“动力车头”。

——加强组织领导,强力推进整治工作

为切实解决列日村党支部软弱涣散问题,今年以来,八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由八宿县委书亲自挂帅抓列日村党支部软弱涣散党支部整顿工作,精挑细选派遣县政府办主任担任列日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在深入摸实情、访民意、找症结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列日村2020年软弱涣散党支部整顿工作方案》,明确了以强化党支部整治建设重点,以建立健全规范制度为抓手,以强化政策法规学习为支撑,以解决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的问题为支撑的整治工作思路,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为破解列日村发展难题、带领群众致富增收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坚持智志双扶,激发内生动力

长期以来,列日村交通不便,资源匮乏,信息不灵,农牧民增收渠道窄,大部分群众思想观念落后,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不高。为确保列日村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有效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如期建成小康社会。列日村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把增加群众收入摆上了重要工作日程,深入开展“智志双扶”,教育引导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转变群众观念、拓展就业增收渠道:一是创新群众大会形式,拉近群众距离。以群众“茶话交流会”的形式把群众请到村委会,让一部分先富起来的群众作交流发言,让外出务过工的群众讲务工经历和收入,并让群众在轻松的氛围中共同商议或评价列日村各项工作。通过现实案例、现场交流、现身说法的方式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拉近了村两委和驻村队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支持与理解。二是强化典型宣传,发挥示范作用。列日村有一名农牧民党员贡布通过务工和承接劳务实现了增收,家境在村里相对较好。驻村工作队就鼓励贡布带领村里的2户困难户通过务工实现增收,并在村里对贫困群众开展了慰问活动,进一步激发了群众通过就业实现增收的内生动力。同时,驻村工作队主动邀请往年外出到丁青、类乌齐等县通过务工实现增收致富的白马罗布在群众大会与村民面对面谈外出务工的收入、感受、经验等,耐心解答群众疑虑,打消村民外出务工的思想顾虑,进一步激发了群众走出去务工的积极性,营造了劳动致富光荣的浓厚氛围。三是加强宣传引导,推进移风易俗。以扎实开展农牧民“四讲四爱”主题教育为抓手,加大典型引路、宣传教育力度,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淡化宗教消极影响群众的感党恩意识、爱祖国意识以及珍惜今生幸福生活和建设美丽家园意识全面提升,群众互帮互助、团结共进的氛围日渐浓厚。四是积极开展培训,筑牢就业基础。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积极对接协调八宿县人社局,按照群众就业意愿,组织群众参加了县人社局组织的建筑领域技能培训,让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比先进、学技能的氛围也更加浓厚,很多群众积极主动咨询务工信息,部分群众种完青稞就着手学习制作水泥砖,有的群众直接就购买了打砖用的机器,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悄然转变了。同时,在组织群众外出务工前,驻村工作队主动邀请县人民法院尼玛副院长一行在列日村举办了“以案讲法”法治宣传大会,讲解了劳务合同、诉讼流程、借条写法、民间借贷等相关法律知识,教育引导群众外出务工依法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强化服务管理,有序组织务工

为确保外出务工安全有序,列日村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针对外出务工队伍中大部分村民是首次外出务工的情况,积极主动靠前服务:一是组建农牧民务工队。为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驻村工作队协调县人社局专门组建了列日村农牧民务工联队,统一规范组织劳务输出,登记建立了外出务工人员信息,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引导下,在有务工经验群众的指引下,村里的劳动力三三两两组成了夫妻档、兄弟档、邻居档等务工搭档。二是主动对接用工渠道。驻村工作队结合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和就业意愿,积极与八宿周边县(区)的住建、人社等部门对接,了解项目建设及用工需求等信息。并根据收集掌握的信息,安排驻村队员带领部分农牧民党员先行到周边的类乌齐、丁青等县先行就业,第一批外出务工的农牧民党员稳定就业后,积极熟悉环境,帮助寻找了更多的务工信息。先后74名群众在驻村工作队引导和群众互帮互助下在丁青、类乌齐县参与项目建设或为建房提供自制水泥砖。全村496人中,共有103名劳动力在不同行业实现了务工就业。三是组建并发挥出务工临时党小组作用。在农牧民务工队中组织农牧民党员成立了列日村外出务工临时党支部,并由六名农牧民党员担任外出人员的小组长,负责出行期间的道路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定期向驻村工作队报告外出务工人员的务工、安全、劳资纠纷等相关情况。并建立了列入村外出务工人员微信群,在微信群里相互传递务工信息。确保了群众外出务工安全有序、信息互通。同时,由临时党小组负责组织外出务工群众定期组织外出群众大会,充分发挥了农牧民党员的带头作用。四是主动靠前,跟踪服务。针对村里群众劳动力几乎外出务工的实际情况,驻村工作队队员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先后多次深入农牧民外出务工比较集中的类乌齐、丁青等县,到群众务工现场,全面了解务工群众思想动态、生活状况、务工收入等情况。并利用务工群众休息时间,分批次组织群众开展了政策宣传、法治教育和交流座谈活动,引导群众树立诚信意识,通过勤劳致富。群众在外出务工期间,驻村工作队在丁青、类乌齐县相关领导和部门帮助下,还组织农牧民党员就地参观考察牦牛肉加工、农牧民自筹资金的温泉旅馆、藏家乐等村集体经济和农牧民自办产业。在确保了群众外出不脱管的同时,帮助群众增长了见识、丰富了技能、转变了观念、拓展了就业渠道,更让群众感受到了党的关心贴心和温暖关怀,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

一年过去了,软弱涣散的村组织慢慢变成了党员和群众信任、支持、拥护的战斗堡垒。列日村群众增收难题破解了,外出务工家庭平均增收6万余元,群众的思想观念也有了重大转变,眼界开阔了、劲头足了、底气也更高了。外出务工回来的部分群众说:“类乌齐明年有些自建房的老板已经和他们说好了,5月份就过去打砖!”,部分群众还表达了想要创建列日村“打砖(自制水泥砖)”品牌,他们表示要让周边县都知道八宿列日村打的砖最好!已经达成来年协议的、想自己创业的、想创建品牌的......,也许今年的列日村外出务工实现群众增收致富只是一个开始,憧憬美好未来的种子已经发芽,勤劳拼搏创造美好生活的根也深深扎根列入村群众心底。

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