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民增收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专题专栏>归档专题>农牧民增收

林芝市2020年上半年促进农牧民增收 工作总结

文章来源:规划处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22日

今年一月份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市在文化旅游、服务等行业受到很大的冲击,农牧民来自三产的经营性收入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市党委政府关于促进农牧民增收工作要求,确保今年农牧收入增速保持在13%以上,全面完成2020年农牧民增收目标,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林芝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牧民增收工作,将其作为最大的民生工作统筹谋划,高位推动。现将林芝市2020年上半年农牧民增收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一)收入构成情况

1.稳定就业带动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对农牧民增收带来不利影响,尤其是文化旅游业、服务业等处于半停顿状态,对农牧民转移就业影响较大,农牧民工资性收入增长面临严峻考验。为尽可能降低疫情对农牧民增收的影响,努力完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3%的目标任务。一是积极兑现民生十件实事中关于实现市县乡三级劳务市场主体建设全覆盖的承诺,加快推进劳务输出组织和农牧民转移就业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市县(区)两级已实现全覆盖,乡村两级覆盖率达89%以上,培育劳务经纪人498个,认定市县(区)55家企业为农牧民转移就业基地,促进农牧民有组织化转移就业8272人,其中跨区域转移就业283人,跨地市1374人。二是率先在全区建立紧缺职业(工种)需求目录发布机制,涉及农牧业种养殖、旅游服务等13大类59个职业(工种);针对性制定下发了《林芝市2020年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方案》,全年计划开展农牧民技能技能培训1.37万人以上。截至目前,已培训农牧民群众8245人。成功举办首期“以工代训”暨技能提升培训班,培训学员50名,培训合格后将由劳务派遣公司统一派遣至用人单位,实现培训就业一体化。对接川藏铁路有限公司开展“订单定向式”培训,两批次137名学员已前往山东蓝翔技师学院参加培训。三是制定下发了《2020年林芝市行业部门农牧民转移就业目标任务分解表》,落实行业部门管项目必须带动就业的责任,落实400万以下项目尽量交由农牧民施工企业(队)实施,督促落实本地农牧民用工量占总用工量的80%以上,切实构建起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项目带动就业格局。截至目前,全市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吸纳农牧民转移就业9565人,实现劳务收入7883.7万元;依托旅游产业发展带动农牧民转移就业4492人,实现人均增收0.38万元;向拉林铁路项目施工单位租赁各类机械500余台,创收3700万元。四是充分打好“免、返、补、缓”政策“组合拳”,积极释放政策红利,持续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劳动者就业。截至目前,援助企业540家,免征2至5月全部单位缴费部分共计2449.64万元,为24家已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企业退费共计80.1万元,1家中小微企业申请缓交2至5月社会保险费,发放企业稳岗补贴、一次性吸纳就业奖励资金和失业保险金1586万元。

2.经营性收入仍占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主导地位。一是认真“落实400万以下项目尽量交由农牧民施工企业(队)实施,督促落实本地农牧民用工量占总用工量的80%以上”规定,带动农村居民从事交通运输、机械经营等行业带来的收入稳定增加,有效带动了农村经营收入的增长;二是抓住金融信贷优惠政策,将金融支持产业发展与企业复工复产有机结合,通过贴息贷款、续贷、延期还款等方式做好金融服务,加快全市产业发展,助力群众增收。

3.财产净收入成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新亮点。一是引导各县(区)土地流转的有序推进,土地流转面积不断加大,促进了林芝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居民土地租金、入股分红收入不断提高,带动财产净收入增加。二是受各类基建项目的积极带动,农村居民通过出租机械也成为一项新的增收致富渠道。

4.惠民政策推动转移净收入持续增长。一是继续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林地、草地生态效益补偿等强农惠农政策;二是医疗救助政策持续推进;三是社会保障有效兜底;四是边民补助政策落实到位。

(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存在问题

一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市旅游业受挫严重,随着国内疫情持续向好,我市旅游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逐渐有序复业,但从目前旅游市场运行情况来看,旅游业恢复较为缓慢,特别是家庭旅馆,我市家庭旅馆于4月逐渐有序对外营业,但收入不容乐观。1-5月份我是家庭旅馆接待42810人次,旅游收入为754.2万元,分别同比下降83.2%、82.6%;本地农牧民群众、高校毕业生故土难离思想较重,到市域外就业的积极性不高,制约了就业渠道;三是农牧民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低,转移就业多数是单打独斗,规模较小。

林芝市农牧民增收办公室

2020年7月3

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