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增收组办公室:
按照工作要求,现将拉萨市2020年上半年农牧民增收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指标任务预计完成情况及分析
据国家统计局拉萨调查队预测分析,上半年(前二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5475元、增长10%,其中,工资性净收入2375元、增长11.5%;经营净收入1835元、增长5.6%;财产净收入355元、增长31.5%;转移净收入910元、增长8.3%。从增速上看,增速放缓逐步收窄,增幅仍然小幅回落。上半年增速预计10%,较去年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放缓程度收窄0.5个百分点,正在向持续向好的态势发展,但与去年上半年正常增速水平相比,收入增长略显乏力。从四项收入增幅对比上看,呈现出“两升两降”的态势。经营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增速横向同比分别上升 11.8个、4.9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和财产净收入增速同比分别下降22.4个、3.2个百分点,说明上半年家庭产业和补贴收入较高,经营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平稳较快增长,但工资性收入和财产净收入增速放缓,从数据上看,工资性收入增长尚未达到去年同比水平。但从实际调研情况上看,各县(区)对转移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农牧民组织化转移就业力度较大,整体就业形势保持较好,但也存在就业资源不均衡和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就业资源仍有提升空间。
综合分析,一季度突发新冠疫情以来,对全国整个经济社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城市远大于农村,三产远大于一产,GDP远大于居民收入。上半年我市农牧民收入受到疫情冲击影响,以正常增幅计算,由于疫情和其他经济指标影响,我市上半年减收125元(约2.5个百分点),主要对我市服务业领域转移就业和财产净收入,经营净收入造成一定影响,但从整个季度、半年以及整个年份来看,比重较小,影响不大,处在总体可控的范围之内。通过采取稳就业、复工复产、项目岗位开发、加大补贴兑现力度等政策调控措施的推动下,起到了良好了助推作用。从二季度开始,增速持续下滑的趋势出现转机,收窄0.5个百分点,由“下滑型”向“回升型”转变,总体来看,我市农牧民增收基础稳固,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仍处在“稳中有险、险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中。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推进就业优先政策,确保农牧民实现增收。一是截止6月末,实现农牧民转移就业5.99万人,完成区市目标任务的80%,较去年同期增长19.4%,实现收入4.63亿元,完成自治区目标任务的77.1%,比去年同期增长42.2%(其中,组织化转移就业2.24万人,跨地市转移就业3684人,区外转移就业233人。分产业领域分布来看,一产领域转移就业人数16163人,实现收入10393.01万元,同比增长29.7%、26.7%;二产领域转移就业人数15058人,实现收入9958.02万元,同比增长45%、46%;三产领域转移就业人数28630人,实现收入25906.52万元,同比增长4.9%、48%)。开展农牧民技能培训8778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5万人的58.5%(其中订单定向式、以岗代训3550人)。二是持续推进项目促增收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区市党委、政府关于充分发挥政府投资项目吸纳农牧民就业的决策部署,大力推动农牧民就近就便参与工程建设项目。截止目前,全市开复工项目580个,吸纳农牧民转移就业共1.51万人,实现收入9958.02万元。其中,400万元以下政府投资已开复工项目131个,累计吸纳农牧民工就业2443人,累计实现农牧民增收1491.8万元。三是有序推进城投项目组织化精准对接工作。为持续有效提升市城投公司在建项目带动农牧民增收工作,在第一批成功组织化输送836名农牧民基础上,分批举办“拉萨市城投建设项目第二批组织化劳务输送活动”。截止目前,共组织化输送250名农牧民群众参与市城投建设项目。市城投第二批组织化劳务输送共提供2000个用工岗位。截至6月30日,市城投公司75个项目已全部开复工,各县(区)已向项目点输送劳动力1031人(其中,普工841人,技工190人),输送各类机械3298台,其中,挖掘机233台,装载机14台,重型自卸运输车3051台,预计完成项目增收19280万元(其中,劳务509万元,机械创收18771万元),当前劳动力、机械、项目增收三项分别完成总目标任务(劳动力5714人、机械3268台、增收1.64亿元)的18%、68.1%、117.6%,综合完成率为68%。四是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制定《拉萨市农牧区劳务经纪人管理办法(试行)》,发挥劳务经纪人在组织化转移就业中的作用。建立劳务派遣机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工作情况周报告制度,不断完善劳务派遣机构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劳务市场主体作用。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劳务输出组织340个,有组织转移就业2.24万人。
(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积极开发就业岗位。一是1至6月份,全市13家市属国有企业共向拉萨籍农牧民提供了6701个就业岗位(含往年在岗人员),实现增收1.63亿元,岗位有保安、押运、保洁、厨师、驾驶员等。通过产业发展、工程建设带动农牧民短期务工8415人,促进农牧民增收7844.29万元。二是积极联合民营企业,开发更多的适合农牧民就业的岗位。针对疫情防控造成的用工与就业影响,面向230余家民营企业开展了用工需求统计分析,梳理出27家有急切用工需求的民营企业,拟提供各类工作岗位292个。
(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一是为切实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放大效应,全力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甚至融不到资的问题,推动中小微企业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出台了《拉萨市人民政府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为下一步贷款贴息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经统计,全市中小微实体企业共5801家,其中中型实体企业205家,小型实体企业1039家,微型实体企业4564家。二是为深入分析拉萨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和有利条件,研究产业发展现状,梳理产业存在问题,对于明确产业未来发展方向,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我市目前已着手编制《拉萨市民族手工业规划》、《拉萨市绿色工业发展规划》。
(四)壮大发展旅游产业,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随着旅游市场提振复苏和“西藏人游西藏 拉萨人游拉萨”“圣洁拉萨 健康之旅”美丽乡村游推广活动,“一日游”受到广大游客和市民的青睐,同时乡村旅游指标有所回升的趋势。6月份,德吉藏家接待游客870人次、收入16.8万元,纳木错接待游客20574人次、收入207.41万元,思金拉错接待游客9309人次、收入16.04万元,羊八井蓝色天国接待游客3500人次、收入75万元,曲水才纳景区接待游客3000人次、收入80.59万元,曲水动物园接待游客2400万元、收入28.17万元。6月份,全市乡村旅游接待64.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336万元。
(五)完善补贴政策体系,加大财政资金支农力度。不断优化我市财政支农支出结构,进一步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逐步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促进农牧业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农牧业补贴政策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切实提升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果和支农资金使用效益。1-6月累计下达保障和改善民生、支农、教育、科技、文化等政策性补贴资金5.43亿元。
(六)开展调研、举办培训,提升基层增收工作水平。一是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经济下行、投资回落、基数高等不利因素影响,督促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抓,动员社会各界积极主动帮,发动农牧民勤勤恳恳干,上半年通过采取看现场、听讲解,问实情、谈举措,算细账、理思路等方式,围绕农牧民转移就业、项目带动增收、挖掘增收典型、基层增收业务水平等方面赴各县(区)开展了3次调研。二是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增收工作水平,我市于6月17日-23日期间在全市各县(区)陆续开办农牧民增收业务培训班,此次培训市增收办组织全市权威师资力量分别奔赴到各县(区)巡回讲课,开设了8个培训班,参训学员达到了600余人,整个培训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组织化精准对接过程中,各县(区)输送劳动力力度跟不上,处在工地等待“本地工”状态,对工程进度有一定影响。
二是稳岗率较低,大批量输送过程中,绝大部分农牧民群众能够坚持在岗,但一部分民工由于进场后无法适应技术要求或劳动强度,纷纷选择回家务农或转产。
三是涉农企业带动能力不够强,合作社整体发展层次较低,利益联结不够紧密,家庭农(牧)场仍处于探索阶段,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四是目前我市转移就业大多以“小群体、分散性、零散性”为主,还未形成集中、统一的规模化劳务输出格局。
五是财产收入尚未充分激活,承包地、宅基地、集体土地、林地等重要生产要素还未充分激活。
六是全市农牧民群众整体“小富即安”的思想观念较强,缺乏敢闯敢拼意识,缺乏自主创业创新和合作创业创新意识。
七是低层次劳务用工与高层次技工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进一步补齐短板。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六稳六保”的任务要求,深入分析疫情影响面,精准分析、直面问题、主动出击,补齐短板、强化弱项,加大整改落实力度,化被动为主动,全面掌握增收工作主动权,切实扭转收入增长乏力的局面。
二是狠抓项目促增收工作。始终把提升项目三规执行水平作为推动项目促增收工作的首要职责,区市相关文件已经明确:政府投资项目当地劳动力和机械使用率要达到60%以上(国企自筹项目参照政府投资项目),400万元以下项目交由当地农牧民施工队,当地农牧民施工队承建项目要求带动当地用工(机械)率80%以上。明确和责令项目法人单位严格执行项目三规,相关部门配合做好项目本地用工监督管理工作,提高农牧民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广大农牧民群众从项目中获得更大的利益和实惠,进一步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是聚焦一产促增收。按照三产损失一产补的要求,进一步提升一产经营管理水平。一是着力提升农牧业科技支撑水平,抓好农牧业科技入户最后一公里,切实提高农牧户科学种养管理水平,做好农业科技助力增产增收工作。二是做大做强农牧户生产订单工作,以净土健康种养业等为重点,高质量实施好已有的产业扶贫项目,发挥好农牧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一批脱贫攻坚产业示范基地,促进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抓好净土健康产品品牌创建和市场营销,带动一批有市场、有效益、能富民的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健康发展,大力发展农户订单经济,做好农业订单助力增收工作。三是要发挥国有企业引领示范作用,统筹市、县两级资源实行集团化发展,通过国有企业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完善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提高本地农畜产品市场销售投放力度,确保“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实现有效对接,确保我市农业增产、增收、增效。五是加大土地流转力度,让农牧民成为产业工人,承包地流转后农户既可以收取土地租金,又可以在自家农田打工学技术,从单一收入来源转化成为多元化收入来源。
四是发展壮大家庭经营。坚持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游则游、宜商则商的原则,整合资金,加大支持,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牧场)、农家(牧家)乐或民宿、民族手工业作坊(车间)、小商铺或小茶馆等经营主体,促进农牧民群众就近就便创业增收。继续抓好农牧业生产和农牧业科技服务指导工作,引进内地种养能手或公司,帮助乡村发展瓜果蔬菜种植及牦牛育肥、奶牛养殖等特色产业,以种养加提质增效为手段,进一步促进农牧民增收。
五是加大技能培训和组织化转移就业力度。坚持把以“本地用工弥补外地用工和建筑技能本领提升”作为工资性收入增长潜力点和支撑点,今后全市要把组织化转移就业作为增收重头戏,各县(区)分管副县长要主动作为,做好项目或服务业组织化精准对接工作,同时,要狠抓农牧民技能提升工作,积极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全力做好农牧民技能和当地施工企业资质双提升工作,切实提高农牧民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提升农牧民劳务输出水平,确保农牧民工资性收入持续稳定增加工作。
拉萨市2020年农牧民增收调度统计表(1-6月) | ||||||||||||||
序号 | 县(区) | 第一季度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劳动力技能培训人次(万人) | 转移性就业 (万人、万元) | 重点建设项目(人数、万元) | 备注 | ||||||||
合计 | 工资性收入 | 经营性收入 | 财产收入 | 转移性收入 | 人数 | 收入 | 使用当地农牧民劳动力用工量 | 工资性收入 | 机械租赁收入 | 总收入 | ||||
拉萨市 | 1781 | ━ | ━ | 3810 | 1166 | 6540 | 7706 | |||||||
1 | 城关区 | 3310 | 722 | 871 | 1476 | 242 | 578 | 4615 | 2647.26 | 4411 | 4342 | 6334 | 10676 | |
2 | 达孜区 | 2342 | 755 | 997 | 243 | 347 | 740 | 6288 | 4524.23 | 1820 | 1080 | 1155 | 2235 | |
3 | 当雄县 | 2761 | 787 | 1521 | 146 | 306 | 806 | 5874 | 4533.13 | 667 | 551 | 1654 | 2205 | |
4 | 堆龙德庆区 | 2775 | 619 | 1634 | 164 | 358 | 961 | 5980 | 3588 | 1581 | 932 | 1005 | 1937 | |
5 | 经开区 | 2200 | 1731 | 222 | 22 | 224 | 113 | 1154 | 2215.68 | 566 | 586 | 1172 | 1758 | |
6 | 空港新区 | 220 | 910 | 822 | 153 | 62 | 66 | 128 | ||||||
7 | 林周县 | 2127 | 949 | 473 | 58 | 647 | 1372 | 10452 | 7427 | 2176 | 1824 | 5049 | 6873 | |
8 | 柳梧新区 | 2577 | 1515 | 678 | 64 | 320 | 268 | 1032 | 1260.7 | 1345 | 1773 | 2031 | 3804 | |
9 | 墨竹工卡县 | 2883 | 1048 | 1066 | 105 | 664 | 209 | 9282 | 9123.36 | 2066 | 803 | 1203 | 2006 | |
10 | 尼木县 | 2125 | 882 | 945 | 50 | 248 | 836 | 5403 | 3244 | 1006 | 723 | 1467 | 2190 | |
11 | 曲水县 | 2455 | 1234 | 796 | 254 | 259 | 684 | 8520 | 6532 | 1702 | 1969 | 5064 | 7033 | |
12 | 文创园区 | 3340 | 1977 | 848 | 240 | 275 | 210 | 341 | 340.19 | 554 | 918 | 718 | 1636 | |
合计 | 2555 | 826 | 936 | 185 | 608 | 8778 | 59851 | 46257.54 | 21857 | 16729 | 33458 | 50187 |
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