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类)
藏农厅办案字〔2020〕21号 签发人:高巴松
对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
第143号(A类026号)提案的答复
白玛央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振兴乡村产业 助力全面小康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重点任务。
按照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围绕乡村产业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我区依托自然资源禀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基本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新型农牧业生产经营格局,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一是狠抓落实,推动农牧业产业化加快发展。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2019年青稞种植面积214.17万亩,产量达到79.29万吨;育肥出栏牦牛70019头,优质奶牛存栏18万头,年末牲畜存栏1702.81万头只匹,出栏583万头只,肉奶产量74.41万吨,其中肉产量27.75万吨,奶产量46.66万吨。申报认定了第六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4家,申报认定了第五批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预计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产值达44.05亿元,同比增长15.5%;农畜产品加工综合转化率达到10%。二是全策全力,乡村特色产业不断发展。为大力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根据农业农村部工作安排,积极组织各地市开展“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申报工作,经农业农村部审核后我区新增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聂荣县帕玉村奶制品、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洛隆县孜托镇格亚村青稞等6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区经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达到41个;当雄县牦牛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评选为自治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城关区智昭产业园成功创建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巴河镇和墨脱县墨脱镇申报为农业产业强镇示范镇。积极创建自治区第一批10个高原特色生物产业基地,即以日喀则市桑珠孜区为创建主体的青稞产业基地;以那曲市色尼区为创建主体的牦牛产业基地;以拉萨市城关区为创建主体的奶牛产业基地;以日喀则市岗巴县为创建主体的藏系绵羊产业基地;以阿里地区日土县为创建主体的绒山羊产业基地;以日喀则市白朗县为创建主体的蔬菜产业基地;以林芝市工布江达县为创建主体的藏猪产业基地;以山南市乃东区为创建主体的藏鸡产业基地;以西藏易贡茶场为创建主体的茶产业基地;以昌都市芒康县为创建主体的葡萄产业基地。三是协同推进,休闲农业创新发展。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活动的通知》(农办产〔2019〕9号)要求,组织开展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荐活动。在各地市申报的26个乡村里按照乡村村庄整洁、村落建筑有特色、田园风光优美而且当地特色节日活动突出、为村中及周边农牧民群众及旅游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选择,丰富乡村旅游内容,带动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农牧民群众增收的要求,筛选出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玉麦村、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工布江达镇西日村等8个村予以申报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四是积极引导,农村创业创新成效显著。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举办第三届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大赛的通知》要求,组织我区西藏康诺玛尼石加工有限公司和西藏亚德细褐民族服装有限公司参加了第三届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大赛。首次参赛分别取得成长组第一名的好成绩。新增全国农业创新创业孵化基地2个、国家农村创新创业园区3个,第二批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2个。五是加强督导,边境地区小康村产业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全区边境小康产业建设项目共计219个,总投资296625.28万元,在建项目67个、未开工项目85个、已完工项目67个。其中:日喀则市总投资165307.69万元,未开工项目44个、在建项目37个、已完工项目13个;山南市总投资55901.06万元,未开工项目32个、在建项目11个、已完工项目12个;林芝市总投资52679.53万元,未开工项目4个、在建项目11个、已完工项目22个;阿里地区总投资22737万元,未开工项目5个、在建项目8个、已完工项目20个。
通过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我区农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围绕您提出的小微企业要准确定位,立足长远发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面临市场冲击,亟待做强,招商引资既要积极推进也要理性应对,乡村经济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有待加强等问题以及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意见与对策,我们将紧扣乡村产业振兴目标,细化政策措施、压实主体责任,补齐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助力全面小康。
一是关于企业定位和长远发展问题。坚持规划引领,强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战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2号)精神,立足区内产业布局和未来发展需要,我厅起草了《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代拟稿)》,着重优化产业布局,强化县域经济,推进产业集聚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着力解决产业发展“散、小、弱”的问题。经广泛征求区直相关单位、地市农业农村局以及厅系统各部门的意见建议,并多次修改和完善,已基本成熟,拟在2020年全区乡村产业工作会上再次征求意见后发布实施。
二是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问题。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乡土民俗,突出生态特色、物种资源特色和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发展高原乡土特色产业。加强地方小品种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一批乡土特色产业,创建一批乡土特色品牌,打造一批乡土特色产业村镇。
三是关于招商引资问题。将按照《西藏自治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若干规定(试行)》精神,进一步落实税收、金融、土地、产业扶持等政策,更好地发挥招商引资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明确政府职能定位,提高服务意识和办事效率,简化审批流程和办事程序,把服务企业、服务人民、服务市场作为行政准则;其次是各行政部门之间明确责任和分工,敢于担当和作为,做好各种政策的衔接和配合,确保政令通畅,避免出现执行能力递减,着力解决办事、创业难等问题。
四是关于乡村经济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有待加强的问题。一是加快完善农牧区人才培育体系,重点抓好农牧业技术推广、兽医、种业、农畜产品加工、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电子商务“六支队伍”建设;二是重点培养和扶持农牧民中有基础、有潜力、有文化、有经营头脑的群体,使其成长为特色产业发展的带头人,成长为小农经济与产业化之间的桥梁纽带人才;三是定期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以及农牧民家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和科学种植、养殖的帮扶,加强对农牧民群众的劳动技能培训,带动小农经济经营者向产业化参与者转变;四是针对农牧民以初级、中级、高级逐步增加难度的方式,积极开展关于农村电子商务基础知识、政策解读,互联网+农村电商,京东、淘宝网店与微店开店操作及后期运营等方面进行培训,提高农牧民电商意识及能力,进一步提升对电子商务的认识、操作和运营能力,为振兴乡村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感谢您对我区乡村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支持。上述答复是否满意,请填写《征询意见表》并与我们电话联系。联系单位及电话:区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0891-6321013。
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2020年7月30日
抄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自治区政协提案委员会。
抄送: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财政厅。
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办公室 2020年7月30日印发
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