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区农业农村厅2018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9年02月21日

一、概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西藏自治区政府信息公开办法》(藏政办发〔2015〕64号,以下简称《办法》)的规定要求,编制本报告。本报告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为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本报告可在西藏农牧信息网(www.tibetagri.gov.cn)查阅。如对报告有疑问,请联系区农业农村厅政务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地址:拉萨市城关区林聚路29号,邮编:860000,联系电话6322297,电子邮箱:xznmtbgs@sina.com)
       二、总体情况
      2018年,区农业农村厅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紧紧围绕区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农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和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重点领域,及时公开政府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一)主动公开情况
      2018年,我厅围绕特色产业、品牌建设、新品种推广、农牧区改革等重点工作,以及环保督察、“大棚房”问题、非洲猪瘟等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主动公开政府信息619条,其中在门户网站-西藏农牧信息网上通过专题专栏、动态信息、机关党建、政策法规等栏目发布要闻类、动态类、专题类信息452条,在政务微信-西藏农牧上发布信息147条;编发《西藏农牧信息》114期。
      (二)回应解读情况
      2018年,我厅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名义举办了“喜玛拉22号”青稞高产品种推广情况、西藏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情况等3场新闻发布会,其中主要领导参加2次。同时,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7台、新华社、中国日报、农民日报和西藏广播电台、西藏电视台、西藏日报、西藏商报等传统媒体,以及人民网、新华网、央广网、中国西藏新闻网、西藏发布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针对乡村振兴、农牧业七大产业、农产品监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产业扶贫等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采访报道,共回应解读42次,其中厅领导接受各类媒体采访20余次。
      (三)依申请公开情况
      2018年,我厅未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四)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举报投诉情况
      2018年,我厅未收到政府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2018年5月28日,通过门户网站的厅长信箱收到一封关于反映成都温江金穗苑物业-四川省润无声物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有关服务情况问题的信件,经我厅详细了解相关情况后,及时答复当事人,已妥善解决。
     (五)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免除情况
      我厅政府信息公开尚未实行收费。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2018年,我厅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及自治区关于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要求,对照2017年存在的问题,加强了回应解读的力度,完善了政务公开各项制度,细化了门户网站栏目设置,但是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对信息公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信息公开的内容更新滞后、信息公开专栏的设计有待进一步优化。2019年,我厅将以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推动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为主线,紧紧围绕大力实施“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加强信息公开力度,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不断提高农业农村部门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一是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突出抓好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将社会关心、群众关注的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公开。以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动物疫病防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领域,以及人大建议政协 提案办理为重点,着力丰富公开内容、拓展公开渠道、提高公开实效。
      二是进一步加强与公众的联络沟通。突出做好重要政策法规解读、妥善回应公众质疑、及时澄清不实传言、权威发布重大突发事件等工作,将政策解读和政策制定工作同步考虑、同步安排,建立健全政务舆情收集、研判、处置和回应机制,加强重大政务舆情回应督办工作。
      三是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充分发挥西藏农牧信息网门户网站的信息公开主平台作用,优化信息公开专栏、梳理调整公开目录,及时更新组织机构等相关栏目的内容。通过设置热点专题等方式,突出公开重点,便于社会公众了解涉农重要信息。
 
 
附件: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表
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表
(2018年度)
填报单位(盖章):区农业农村厅

统 计 指 标单位统计数
一、主动公开情况——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数
    (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相同信息计1条)
   619
      其中:主动公开规范性文件数8
         制发规范性文件总数8
  (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1.政府公报公开政府信息数
     2.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数472
     3.政务微博公开政府信息数
     4.政务微信公开政府信息数147
     5.其他方式公开政府信息数
二、回应解读情况——
  (一)回应公众关注热点或重大舆情数
     (不同方式回应同一热点或舆情计1次)

  (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回应解读的情况——
     1.参加或举办新闻发布会总次数3
       其中: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新闻发布会次数
     2.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
       其中: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
     3.政策解读稿件发布数
     4.微博微信回应事件数1
     5.其他方式回应事件数42
三、依申请公开情况——
  (一)收到申请数
     1.当面申请数
     2.传真申请数
     3.网络申请数
     4.信函申请数
  (二)申请办结数
     1.按时办结数
     2.延期办结数
  (三)申请答复数
     1.属于已主动公开范围数
     2.同意公开答复数
     3.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
     4.不同意公开答复数
       其中:涉及国家秘密
          涉及商业秘密
          涉及个人隐私
       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不是《条例》所指政府信息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5.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数
     6.申请信息不存在数
     7.告知作出更改补充数
     8.告知通过其他途径办理数
四、行政复议数量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数
  (二)被依法纠错数
  (三)其他情形数
五、行政诉讼数量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或者驳回原告诉讼请求数
  (二)被依法纠错数
  (三)其他情形数
六、举报投诉数量1
七、依申请公开信息收取的费用万元
八、机构建设和保障经费情况——
  (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专门机构数1
  (二)设置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数1
  (三)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数22
   1.专职人员数(不包括政府公报及政府网站工作人员数)
     2.兼职人员数22
  (四)政府信息公开专项经费(不包括用于政府公报编辑管理及政府网站建设维护等方面的经费)万元
九、政府信息公开会议和培训情况——
  (一)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或专题会议数
  (二)举办各类培训班数
  (三)接受培训人员数人次
 

单位负责人:                  审核人:扎西罗布       填报人:边珍
联系电话:6337187                             填报日期:2019年2月18日
 
 
 
 
 
 
 
 
 
 
 
 
 
 
 
 
 
 
 
附件2
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指标填报说明
 
一、主动公开情况
  1.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数:指按照《条例》规定,统计年度内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总条数。
  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数按条计算。凡公文类政府信息,1件公文计为1条,部分内容公开的公文也计为1条。其他政府信息,1份完整的信息(或其中部分公开的信息)计为1条。
  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数不重复计算。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的同一条政府信息计为1条信息;部门联合发布的信息以牵头制作该信息的部门为填报单位;各单位转载、转发的信息不计入本单位统计数量。
  2.主动公开规范性文件数:指主动公开的规范性文件总条数。
  3.制发规范性文件总数:指制发规范性文件总件数,应为主动公开数和未主动公开数的合计数。
  4.政府公报公开政府信息数:指通过政府公报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总条数。
  5.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数:指通过各级政府网站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总条数。
  6.政务微博公开政府信息数:指通过官方政务微博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总条数。
  7.政务微信公开政府信息数:指通过官方政务微信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总条数。
  8.其他方式公开政府信息数:指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其他方式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总条数。
  二、回应解读情况
  9.回应公众关注热点或重大舆情数:指回应涉及本单位职责的公众关注热点或重大舆情的次数。
  回应公众关注热点或重大舆情数不重复计算。以多种形式回应同一热点或舆情的计为1次回应;联合发布的回应情况以回应该热点或舆情的牵头负责单位为填报单位;各单位转载、转发的回应情况不计入本单位统计数量。
  10.参加或举办新闻发布会总次数:指为解读政策、回应社会关切、引导舆论而参加或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媒体通气会等的总次数。
  11.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新闻发布会次数:指本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解读政策、回应社会关切、引导舆论而参加各类新闻发布会、媒体通气会等的总次数。
  12.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指本单位有关负责同志或新闻发言人为解读政策、回应社会关切、引导舆论在政府网站接受在线访谈的总次数。
  13.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指本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解读政策、回应社会关切、引导舆论在政府网站接受在线访谈的总次数。
  14.政策解读稿件发布数:指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媒体通气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方式发布政策解读稿件的总篇数。
  15.微博微信回应事件数:指通过官方政务微博、微信回应的热点事件总次数(同一事件多次回应计为1次)。
  16.其他方式回应事件数:指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其他方式回应的热点事件总次数(同一事件多次回应计为1次)。
  三、依申请公开情况
  17.收到申请数:指收到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总件数,申请应为书面形式或数据电文形式(应等于当面申请数、传真申请数、网络申请数、信函申请数4项之和)。
  18.当面申请数: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到承担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受理点提出申请的件数。
  19.传真申请数: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传真方式提出申请的件数。
  20.网络申请数: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网上提交申请方式提出申请的件数。
  21.信函申请数: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信函邮寄方式提出申请的件数。
  22.申请办结数:指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所提申请办结的总件数(应等于按时办结数和延期办结数2项之和)。
  23.按时办结数:指根据《条例》规定,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的件数。
  24.延期办结数:指根据《条例》规定,在延长的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的件数。
  25.申请答复数:指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所提申请的答复的总件数(应等于属于已主动公开范围数、同意公开答复数、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不同意公开答复数、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数、申请信息不存在数、告知作出更改补充数、告知通过其他途径办理数8项之和)。
  26.属于已主动公开范围数:指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属于已主动公开范围的,告知其获取该政府信息方式和途径的答复件数。
  27.同意公开答复数:指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作出同意公开的答复件数。
  28.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指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作出同意部分公开的答复件数。
  29.不同意公开答复数:指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作出不同意公开的答复件数。
  30.涉及国家秘密:指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因涉及国家秘密而不同意公开的答复件数。
  31.涉及商业秘密:指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因涉及商业秘密而不同意公开的答复件数。
  32.涉及个人隐私:指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因涉及个人隐私而不同意公开的答复件数。
  33.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指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因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而不同意公开的答复件数。
  34.不是《条例》所指政府信息:指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告知其不是《条例》所指政府信息的答复件数。
  3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指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因属于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而不同意公开的答复件数。
  36.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数:指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告知其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的答复件数。
  37.申请信息不存在数:指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告知其该政府信息不存在的答复件数。
  38.告知作出更改补充数:指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因申请内容不明确,告知其作出更改、补充的答复件数。
  39.告知通过其他途径办理数:指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告知其应通过咨询、信访、举报等其他途径办理的答复件数。
  四、行政复议情况
  40.行政复议数量: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本单位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且被复议机关受理的件数(应为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数、被依法纠错数、其他情形数3项之和)。
  41.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数:指已办结的行政复议申请中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件数。
  42.被依法纠错数:指已办结的行政复议申请中撤销、变更具体行政行为或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责令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件数。
  43.其他情形数:指行政复议申请中除已办结的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数和被依法纠错数以外情形的件数。
  五、行政诉讼情况
  44.行政诉讼数量: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本单位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提起行政诉讼且被法院受理的件数(应为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或者驳回原告诉讼请求数、被依法纠错数、其他情形数3项之和)。
  45.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或者驳回原告诉讼请求数:指法院判决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或者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件数。
  46.被依法纠错数:指法院判决或裁定撤销、变更具体行政行为或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责令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件数。
  47.其他情形数:指除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或者驳回原告诉讼请求数和被依法纠错数以外情形的件数。
  六、举报投诉情况
  48.举报投诉数量:指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收到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相关举报或投诉,且予以受理的件数。
  七、依申请公开信息收取的费用
  49.依申请公开信息收取的费用:指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收取的检索、复制、邮寄等费用总金额。
  八、机构建设和保障经费情况
  50.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专门机构数:指按照《条例》规定确定承担政府信息公开日常工作的专门机构个数。
  51.设置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数:指按照《条例》要求设置的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供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的场所总个数。
  52.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数:指具体承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人数(应为专职人员数和兼职人员数2项之和)。
  53.专职人员数:指专门承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工作人员人数(不包括政府公报及政府网站工作人员数)。
  54.兼职人员数:指在承担其他工作的同时承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工作人员人数。
  55.政府信息公开专项经费:指行政机关为处理政府信息公开事务而纳入财政预算的专项经费(不包括用于政府公报编辑管理及政府网站建设维护等方面的经费)。
  九、政府信息公开会议和培训情况
  56.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或专题会议数:指召开涉及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工作会议或专题会议的次数。
  57.举办各类培训班数:指围绕政府信息公开业务举办的各类短期、中期、长期培训班次数。
  58.接受培训人员数:指到政府信息公开业务培训班接受培训的工作人员人次数。
  除特别说明外,报表中如没有需填报的数据,则填“0”;涉及费用或经费的数据按“四舍五入”原则保留两位小数。


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微信公众号